秋分的到来表明秋天已经过了一半,从秋分的日子开始,北半球昼夜的长度越来越明显,昼夜的温差越来越大,气温日益下降,进入深秋季节。秋分时节注意养生才能让身体更健康,那么秋分时节如何养生呢?养生要兼顾衣食住行,今天为您介绍秋分时节养生五大宝典,给你全方面的呵护!
一、饮食:以清润温润为主
秋雨寒冷。秋分后,气温骤降,气候干燥,不少人难以避免地出现鼻干、咽干、咽痒、皮肤干燥、呼吸道疾病以及秋季腹泻等问题。在饮食上特别要注意预防秋燥。
秋分时节最重要的当数充足补水。这种补水应该是全方位的,有的是正常饮水,有的是皮肤保湿,反正从头到脚,尽量让身体感觉到滋润舒适。
秋分的干燥与白露的干燥不同。秋分的干燥是凉爽的干燥,白露的干燥是温暖的干燥,所以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多吃芝麻、核桃、糯米等滋润的食物。秋季上市的蔬菜品种花色多样,其中莲藕、菱角、甘蔗、秋梨、柑橘、山楂、苹果、葡萄、百合、银耳、柿子、芝麻、蜂蜜等是此时烹饪的圣品。
秋分季节新鲜梨、萝卜具有行气效果,可以到达人体各处润燥。梨尽量熟食,滋养五脏阴。秋燥易伤大肠,所以经常有便秘、痔疮等出现,此时应多食芭蕉、香蕉、芝麻、核桃与何首乌等。
另外,请记住秋瓜的肚子坏了。夏天,西瓜是消暑的好东西,立秋后,西瓜和甜瓜都不能多吃。不那样的话,会伤害脾胃的阳光。中医养生学家提倡秋天6节气期间每天早上吃粥。例如,明代李挺从早上开始吃粥,推陈出新,隔离养胃,生津液,一天清爽,补充不少。
女儿方说,秋分季节不吃豆芽,豆芽会伤害神胆,引起哮喘。秋分季节也不能多吃新姜和大蒜。蛋黄月饼、豆芽、新姜、大蒜、肺、野鸡、猪肚、芹菜、螃蟹最好不要吃。
二、起居:早睡早起
秋分后,气候凉爽,胃肠对寒冷刺激敏感,防护不当,胃肠疾病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或者加重原来的胃病。所以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及时添加衣物,晚上睡觉盖被子。
追加衣服也不要太早,为了防止人体寒冷的能力,春天按秋冻是这个道理。儿童和老年人体质弱,与青壮年人不同,对寒冷的敏感性高,秋天特别注意衣服的增减,早晚穿衣服,不要感冒。特别要注意保暖脚,不要让脚在夏天穿凉鞋。容易感冒,胃肠不舒服,感冒。除了白天暖脚外,晚上回来用热水泡一会儿脚也不错。
秋天特别要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即使比以前早10分钟,也有进步。特别是女性朋友,要注意早睡早起。夜晚越深,寒气越重,寒气容易侵入体内,给今后腰腿疼痛埋下危险,咳嗽等疾病。
中医认为侧身屈膝卧床不起,精气不散。长寿老人一般睡觉时侧卧。右弓形卧位最多。正如古人所说:像弓一样卧床不起。正确的睡眠姿势是把肘放在枕头前,把手自然放在大腿上,躺在右侧,把曲,全身放松。这样脊柱自然形成弓形,四肢容易自由变动,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胸部压力最小,不易打鼾。
需要指出的是,秋季睡眠姿势的选择也须因人而异。如有些疾病患者却不宜采用右侧卧的方式。心力衰竭患者应采用半卧位。脑血栓患者,侧卧加大血流障碍,容易引起血栓复发,应该仰卧。胃溃疡患者,右侧卧床不起,胃流入食管的酸性液体的回流量大幅度增加,胃灼痛,左侧卧床不起。高血压患者应加枕头平卧,枕头一般高15厘米左右。肺气肿患者应仰卧,头部稍高,双手向上微伸,保持呼吸顺畅。
肺主气与呼吸的关系最密切。秋季深呼吸有助于养肺。每天睡觉前或早上起床,躺在床上,腹式呼吸法,深呼吸,肚子鼓起,停顿几秒钟后,从鼻孔呼出,肚子收缩,可以重复20~30次。
三、运动:以轻松平缓项目为主
秋高气爽,也是锻炼的好季节。但是,由于人体阴精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必须遵循运动量过大的原则。特别是老年人、年人、儿童和体质虚弱者,以免出汗过多,阳气消耗。运动应该选择容易平静、活动量少的项目。
秋天早晚温差大,气候干燥,为了取得良好的健身效果,必须注意三防。
防止感冒。秋天早上气温低,必须根据室外气温的变化增减衣服。锻炼时不要一下子脱得太多。身体发热后,可以脱下外套。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二防运动损伤。由于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因而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每次运动前都要注意充分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好时机,但此时人体阴精阳气处于收敛内养阶段,运动也应遵循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应过大,以免出汗过多,阳气消耗。
秋季气候干燥,预防秋季干燥,对运动员来说,每次运动后,应多吃梨、芝麻、蜂蜜、银耳等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出汗多的话,可以适量补充盐水,补充时以少量、多次缓期饮用为基准。
四、情志:走得更多,消除忧郁
进入秋天后,从天人的对应来看,肺属金,与秋天的气息相对应,肺主气司呼吸,志向忧虑。肺气虚者对秋季气候的变化比较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见证秋风寒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象,往往会在心中产生悲秋、凄凉、垂暮之感,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因此,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没有其他志向,清洁肺气。秋分时的养生内容,还有一大部分是关于情绪的,应让情志平和。秋分养生,宜动不宜静,动起来才能帮助气血收养,且此时空气质量佳,多出去走走既可锻炼了身体,也能让人神清气爽。当然,除了快步走、跑步之外,多登高远眺也是个好办法,登高远眺很容易赶走忧郁、惆怅等不良情绪。
对于极少运动的办公室人员和老年人,刚开始运动时可以做更多的伸展运动,伸展具有运动作用,可以收敛心灵,从呼吸到循环系统、胃肠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全身血气循环活动,人自然感到全身平静。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不喜欢东西,不悲伤,乐观开朗,宽容开朗,淡泊安静的性格,收敛精神,保持心灵安静,可以缓解秋天肃杀气对精神的影响,适应秋天平静的特征。
五、预防疾病:秋分灸
秋分后,天气逐渐凉爽,此时灸可以帮助阳光,提高身体免疫力,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咽炎、过敏性鼻炎、虚寒性肠胃病、虚寒性腰腿痛、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患者灸更有效。家庭秋分灸,一般在秋分节气当天和前7天、后7天,共15天,每天操作,不间隔,疗效好。
热象明显者慎重秋分灸。温热疗法对热象明显者来说可以说是热加热。咳嗽时痰黄,尿少,大便干燥,多为热症发烧、猛烈咳嗽、咳嗽出血,也是明显的热象,不适合秋分灸。糖尿病者易留疤,应慎施灸。孕妇的腹部腧穴禁止施灸。老人的皮肤感觉迟钝易烫伤,应由家人帮忙施灸。家人施灸时,食指和中指可以放在穴位两侧,代替老人感到热。
最后注意到,秋天是养生补充的季节,但也需要目的,不能盲目补充。不可逢补必肉,多补少出,打破身体平衡补出一身富贵病;也不可只补贵的不补对的,养生进补不是讲究进补的食品越高档越名贵,而是讲究是否对症下药,进补之前必须要了解自己的身体是偏寒还是偏热,然后再针对自己的身体制定养生进补食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