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粘度是形成血液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某些疾病使微循环处的血流速度显着减慢时,血细胞重叠聚集,血液粘度明显增大,影响正常的微循环注入,长期损伤毛细血管,堵塞毛细血管。导致局部组织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症状,严重的会诱发心梗、脑梗、动脉硬化、血栓等,可能致死或致残。中老年人容易发生血液粘稠,身体发出以下5个信号时,必须高度警惕血液粘稠症。
第一,早上开始头晕,思维迟钝,晚饭后很清醒。经过一夜的睡眠休息,早上起床应该精神饱满,全身发力。但是,血液粘稠的人,血液循环不好,头晕和思维迟钝等问题。一般吃完饭,活动一段时间后才会好转。但是,晚饭后,精神状态反而好,容易兴奋,睡眠慢。
第二,嘴唇发紫,疲劳后胸闷气短。血液粘稠度过高的人体内的红细胞比容会变大,但血氧饱和度不能满足正常的生理需求,嘴唇伴有紫蓝的表现。进行重体力活动或者运动过程中,血液粘稠、微循环不畅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从而伴有胸闷气短的表现。
第三,视力经常发生阵发性模糊现象。视力清晰模糊,与血液粘稠引起的眼睛微循环血液流通不良有关,视神经和视网膜营养跟不上,暂时缺血缺氧影响视觉。
第四,肢体麻木。血液粘稠会伤害到毛细血管,导致毛血管堵塞,并且容易引起血栓,在四肢末梢循环血管中最容易发生微循环的障碍,从而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温度偏低、软组织水肿等症状。
第五,下蹲时气短、憋气等表现。血液粘度高的人大多合并高脂血症,这种人比较胖,蹲下来胸闷气短,呼吸不好。蹲下时心脏回流的血液减少,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氧气和二氧化碳交换过程受到影响,有呼吸停止等缺氧症状。
如果身体经常出现上述一两个信号,建议最近去医院体检,重点检查血脂四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