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先生,女性,34岁,职员,上中学时,喜欢男学生,帅气,学习成绩好,但自己普通,成绩平坦,自卑,不敢向对方告白,也不敢和他说话,平时遇到他很紧张,有这个男学生的时候自己的行为不自然,逐渐发展到大庭广众下也不舒服,特别是在一群人面前走路的时候,大家都很关注自己上课的时候也不能自主发言,被老师叫的时候很紧张,感觉自己脸红,语言无伦次。之后,在去其他公共场所的时候也很紧张,坐公共汽车的时候,总觉得别人盯着自己,很小心,谁也看不见,十几分钟的路程感觉像几个小时那么长。因此,我不敢出去,如果我能呆在家里,我就呆在家里,也不想和别人交往。这样一直持续到现在。北京回龙观医院临床心理科在宏华
李先生,男性,19岁,大学生。上高中时,同桌很喜欢在上课时小声回应老师讲课的话,这让他很反感。曾经和同桌沟通过几次,希望他以后不要再回应老师的话,但同桌答应后,仅能维持很短一段时间,很快就旧态重萌。自己也总是对不起他,咳嗽、移动肩膀等动作暗示同桌,希望他能收敛,但同桌似乎没有感觉到他的暗示,依然如此。这使他生气,觉得同桌故意惹他生气,自己必须更频繁地做这些动作,同时后面的同学盯着他,大家都知道他做这些动作是不自然的,同时也觉得别人的咳嗽和胳膊等动作是针对他的之后,在公共场合,乘车、去医院、在家等,每次有咳嗽、清声等声音臂等发展起来,自己也知道他们可能不是对自己的,但是无法控制这个想法,自己的一举一动也不合适,担心别人的意见
诊断标准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非常典型的社交恐惧症,那么什么是社交恐惧症呢?社交恐怖症是恐怖症的一种,过度不合理地害怕社交场合(在公共场合吃饭、说话、派对、会议等,害怕自己做出尴尬的行为等)和人际关系(在公共场合与人接触,害怕与他人目光对视,或者与人相对时被审视)社交恐惧症必须具备以下四个特征:
1对社交场合和人际接触有强烈恐惧,恐惧程度不符合实际危险。
2必须在社交场合或与人接触时会出现紧张、脸红、出汗、口干、心跳加速、头晕、恶心、颤抖、全身甚至双脚无力等不安症状。
3有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患者故意或强烈回避社交场所,避免去公共场所和需要与人接触的场所,长期关闭自己,严重影响社会功能。
4患者知道这种恐惧是过分、不合理或不必要的,但由于无法控制,很痛苦。
病理心理机制
社交恐惧症多发生在青春期,只有少数发生在20岁以后。那么它是如何形成的呢?社交恐怖症的形成对心理学派有不同的说明。例如,经典的精神分析理论和家庭系统理论认为社交恐怖症的形成与童年未解决的俄罗斯浦斯冲突有关。孩子进入俄罗斯浦斯期后,爱慕异性父母,和同性父母竞争。如果孩子觉得异性的父母爱自己,异性的父母同时传达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的父亲(对男孩子来说)和你的母亲(对女孩子来说)是我最合适的伴侣,你很好,母亲(对男孩子来说)和父亲(对女孩子来说)很爱你,但你还很小孩子会觉得自己被异性父母接受,只是因为年龄的关系,自己不能成为父母的伴侣。孩子们会同意他们的同性父母,希望他们将来能成长为像父亲一样的男人,嫁给像母亲一样的女人,或者成长为像母亲一样的女人,嫁给像父亲一样的男人。这是俄狄浦斯冲突的合理解决。但假如儿童感到异性父母不喜欢自己,但同时又是诱惑性的,儿童就会一方面对异性父母充满性的幻想,一方面会为自己的幻想和冲动而内疚,会感觉到自己的所思所想或所作所为是不适当的,同时因为异性父母不接受自己而感到自卑,认为自己是笨拙的,没有魅力的。这就为青春期发作的社交恐怖症埋下了病根。如在小吴的案例中就是这样的。在小吴眼里,她的父亲很帅气,也很有才华,但对自己和姐姐很严厉,很少夸奖她们,多是指责或忽视,她感到父亲对姐姐还好点,尤其不喜欢自己。她的父亲同时是水性杨花的人,多次出轨。小吴的的母亲最终因为无法忍受父亲的行为而离婚了。姐姐由父亲抚养,自己和母亲再婚。这更加深了吴先生认为父亲不喜欢自己的想法,她为自己得不到父亲的喜好而自卑。但是,因为她的父亲很有魅力,吴先生无意识地对自己恋爱的父亲的冲动感到羞耻。青春期(中学时)吴先生遇到了喜欢的男孩,所有的潜在冲突都爆发了。她喜欢这个男孩,自卑感,最重要的是她对自己喜欢异性的冲动感到羞耻,认为这是不可接受的,其实这种来自俄罗斯狄浦斯期的乱伦禁忌。因此,出现了上述社交恐怖症状。
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认为患者的症状形成与父母强加的价值条件有关。所谓的价值条件就是个人为了得到他人的赞许而把他人的价值观念当成自己的生活准则。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对于幼儿来说,父母的爱和接纳非常重要,父母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就是好的,否则就是坏的。但是,并非所有的父母都无条件地接受和爱自己的孩子,他们往往有各种各样的条件,或者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例如,听话,表现好,勇敢等。孩子做样做,父母就会接受和爱他们。但是,这些要求往往与孩子出生的身体感觉不一致,身体感觉是一个人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和这种体验能否满足自我实现倾向的需要。儿童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接纳,就会压抑自己的机体感觉,转而按照价值条件行事。而价值条件来自他人,不是自己经验的结果,所以是教条和僵化的,不能随着情况或处境的变化而变化,儿童就会出现适应不良的现象。一旦失去了机体感觉的指导,儿童就不知何去何从,不知道到底该如何行事才能得到他人好的评价。第二个案例中的李先生就是这样。李先生的母亲从小就对李先生要求严格,管理他生活的各个方面,买什么衣服都要听母亲的话。否则妈妈就会不高兴,这是小李不希望看到的。因此,为了得到母亲的爱和肯定,李先生抑制了自己的身体感觉,几乎完全按照母亲的价值条件行动。因此,他很难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偶尔表达,就像他在同一张桌子上做的一样,一旦受挫,他就会怀疑自己的行为,担心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担心自己的一举一动是否不当,出现社交恐怖症状。
治疗
社交恐惧症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和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盐酸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等加入少量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奥氮平、富马酸喹硫等,可以提高治疗效果,焦虑情绪明显,也可以短期给予抗焦虑药物治疗。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对减轻焦虑引起的心悸、颤抖、恐惧引起的颤抖等反应有效。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方法有行为治疗、认知治疗、精神动力方向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
行为治疗可采用系统脱敏疗法,同时给予社交训练。也就是说,为患者安排一定的社交状况,最初是患者熟悉、不太紧张的情况,适应后逐渐安排不太熟悉的社交状况,逐渐提高患者的社交水平,降低不安和恐惧心理。
认知治疗:改变患者对自己的错误认知。社交恐怖症患者的自我贬值对疾病起着重要作用。他们本来就缺乏自信,另一方面对自己要求过高,恨不能用自己优秀的口才和行为得到所有人的赞扬和喜爱,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自我挫折,最后出现社交恐惧的症状。因此,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可以起到治疗的作用。
精神动力定向的心理治疗是比较深层次的治疗,经常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治疗,患者逐渐理解自己症状背后的潜意识冲突,提高自知和自觉察力,减轻症状,完善患者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