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脾大怎么办

发布时间:2019-03-0466621次浏览

现在很多人由于不健康的生活作息及饮食习惯,经常熬夜、醺酒,导致肝部或其它疾病进而引发脾大。脾大正常情况下很难自我检查出来,当侧卧可以触摸到脾的时候,基本上已经是脾大了。脾大会对身体起有害的作用,那么脾大怎么办?

一、什么是脾大
  脾大是一种由于感染或非感染原因导致的脾体积增大的疾病,脾大一般会对身体起坏作用,引起脾大的原因较为复杂,而且常常伴随着一些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时要根据不同的病因区分治疗。
  二、脾大怎么治疗
  1、肝病引发的脾大
  由慢性肝炎导致的脾大需要首先治疗肝病,去除病因后脾大症状才会逐渐缓解。此类情况需要积极进行肝病抗病毒治疗,同时因为酒精对肝脏的功能伤害很大,所以治疗过程中切记不能饮酒。

2、脾轻度水肿导致的脾大
  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药物治疗,可通过机体自我恢复调节,平时注意作息规律,坚持早睡早起。同时注意腹部的保暖,保持愉悦的精神状态,避免有紧张、悲伤等负面情绪。

3、脾部切除手术
  如果脾大症状严重,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就要进行脾部切除手术来进行治疗。切除脾后可以治疗脾大对人体产生的危害,但应当注意身体内任何一个器官、部位对人体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切除脾后会导致脾过滤功能消失,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患者更容易感染。另外,要注意饮食调养。脾大患者一定要注意日常饮食不能暴饮暴食,不能食用辛辣、寒冷食物,少吃油炸、烧烤食物。多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有利于脾胃健康的食物。

相关推荐

调理脾胃的方法
调理脾胃的方法有多种多样,主要是看一看临床是什么样的情况?也就是说患者的脾胃的功能是什么样的一种功能失调的状态,一般说来,这个脾和胃它们是一对相表里的脏腑关系。脾是五脏之一,心肝脾肺肾五脏之一,胃又是六腑之一,脏腑是阴阳相配的,脾胃正好是一对,阴阳脏腑相配对的一对,脾脏主运化就是运化水谷精微,运化水湿,也就是说它和人体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有关系。另外,还和身体的水液代谢有关系的,胃作为六腑之一,它主要是叫仓廪之官,也就是说在身体相当于仓库的这样的一个位置,它收纳水谷,我们吃的饭一定要到胃里,停留在胃里,先在胃里停留,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吸收,然后再和小肠、大肠等,还有胆囊、胰腺等其他的消化器官配合,进行彻底的消化吸收,脾就容易出现虚的情况,胃就容易出现实的情况,那么在调理脾胃的时候。对于脾气虚的情况,如果脾气虚,那么就用一些补气健脾的方法,用一些党参、黄芪、山药、茯苓、白术、白豆蔻等中草药来进行补气健脾,常用的方剂就是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这些都是健脾的一些方剂。那么对于脾阳虚,主要是用一些党参、干姜、附子、像附子理中丸这个中成药,治疗脾阳虚的情况。那么与脾的虚弱相比较,胃就容易出现实证叫胃火亢盛,那么胃火亢盛出现的情况,我们就清胃火用一些黄连、大黄等,像清胃散就是治疗胃火亢盛的情况。
语音时长 02:31

2021-07-09

74852次收听

脾大吃什么药
脾大多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门静脉高压症、恶性淋巴瘤、吸血虫病,诱因不同适合服用药物也有一定差别。
脾大原因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系统器官。那么对于引起的原因可以包括某些慢性感染包括寄生虫的感染,引起脾脏带肠性的增大,那么血液系统的疾病某些造血系统出现异常包括慢性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等,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还有某些溶血性的疾病,先天性的造血系统异常,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脾脏增大还由于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一些以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为特点的。那么我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血吸虫泛滥的时候,也引起了脾脏的病理性的肿大,那么引起脾脏增大的还有脾脏自身的一些疾病,包括脾脏的肿瘤在内,那么对于脾脏增大来讲,我们一定是要通过辅助检查来判断其具体的病因。
语音时长 02:00

2020-02-21

61403次收听

02:07
脾大的原因
脾脏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和造血系统器官。那么对于引起的原因可以包括某些慢性感染包括寄生虫的感染,引起脾脏带肠性的增大,那么血液系统的疾病某些造血系统出现异常包括慢性的白血病、淋巴瘤等等,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还有某些溶血性的疾病,先天性的造血系统异常,也会出现脾脏增大,脾脏增大还由于慢性肝病包括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一些以脾脏充血性肿大和脾功能亢进为特点的。那么我国曾经有过一段时间血吸虫泛滥的时候,也引起了脾脏的病理性的肿大,那么引起脾脏增大的还有脾脏自身的一些疾病,包括脾脏的肿瘤在内,那么对于脾脏增大来讲,我们一定是要通过辅助检查来判断其具体的病因。
02:08
脾大什么症状
导致脾大增大的原因很多。单纯的脾大往往只是出现左上腹的不适,由于增大的脾脏牵拉或者是挤压周围脏器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那么脾脏增大其相邻的器官包括胃、结肠、肾脏都可能会被脾脏增大挤压移位,那么导致脾大的原因很多,比较常见的像造血系统疾病,慢性肝病,某些慢性感染,或者是脾脏的肿瘤性疾病。那么就会出现相应的其它疾病的症状,像血液系统疾病可能会出现贫血,出现一些造血系统功能障碍容易发生感染,那么肝脏疾病往往是由于肝硬化引起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甚至是浮水等,脾脏合并的一些症状,那么脾脏的肿瘤是在影像学发现脾实质不均匀,出现一些站位,那么会出现包括肿瘤的一些相关的症状。
02:12
脾大能活多久
脾大包括生理性以及病理性。轻度生理性脾大不会影响寿命;病理性脾大可能会影响生命健康,寿命可以持续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脾脏增大包括生理性的脾大和病理性的脾脏肿大。如果只是一个发育过程当中的轻度的生理性,脾脏增大,对于生命来讲没有明显影响。而病理性的脾脏增大,实际上其预期生命主要取决于原发疾病是否严重,包括造血系统疾病,例如某些血液病,白血病,淋巴瘤等等,引起脾脏增大,还包括肝硬化,慢性肝炎等,实际上这样的一种情况,患者的预后要取决于原发疾病是否严重。对于发展比较缓慢,慢性疾病通常脾脏增大,可以持续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包括脾脏良性肿瘤引起脾脏增大,通过外科手术切除生命的脾脏患者可以恢复健康,对生命也不会产生明显影响。根据脾脏大小是没有办法来确定预期的生命,而要根据引起脾脏的具体原因来进行分析。
脾大有什么危害
现在不少人都有脾大的烦恼,虽然这是临床上常见的情况,但是危害性也是非常大的。脾大所导致的,最直接危害就是脾脏破裂,危及到患者的生命,虽然可以进行手术切除,但切除后,却会导致免疫力低下。
脾切除后有什么影响
在治疗一些疾病时需要切除脾脏,由于脾对于身体来说十分重要,因此,在切除脾脏之后,有可能会对患者的消化道产生影响,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症状。切除脾脏还会导致人体的免疫力下降,引起呼吸道与肠道的感染。
副脾有什么危害
基本上有5%的正常人都可能会存在副脾的现象,而这种现象可能就是因为发育异常而导致的,一般性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是如果出现了异常的现象,也需要尽快的接受治疗,因为它可能会出现自发性破裂,严重的也可能会引发休克,导致栓塞的出现。
脾大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患者脾大可能是慢性充血性脾肿大、溶血性贫血、肝硬化等原因引起的,需要通过对应药物治疗。
脾肿大是什么原因
脾肿大有四种原因。第一种是由于体内感染性疾病导致的肝脏和脾脏的肿大。第二种是瘀血性的脾肿大,当上游肝脏出现了病症后,阻止了脾静脉的回流,导致瘀血性脾肿大。第三种是血液性疾病的脾肿大。第四种是少数杂病导致的脾肿大。
语音时长 01:50

2018-09-21

54367次收听

脾肿大怎么分度
脾肿大对于不同科室的医生有不同分级。脾脏位于左肋缘下,左肋弓里。一般情况下摸不到脾脏。如果摸到脾脏,说明已经出现脾肿大。轻度脾肿大指的是肿大不超过肋缘下两公分;中度脾肿大则是肿大超过两公分但是没有超过肚脐;如果脾肿大超过肚脐称为重度脾肿大。
语音时长 01:18

2018-09-21

60658次收听

脾切除术是什么
脾脏切除术即把脾摘掉,当脾脏出现问题,无论是外伤的破裂或者是自身性的疾病导致脾脏对人体产生危害,都需要把脾摘掉。最初的脾脏切除术是通过在左肋缘下的切口把脾脏摘掉然后取出。但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开刀把脾脏取出的方法已经很少用了。
语音时长 01:12

2018-09-21

58814次收听

02:13
脾肿大是怎么回事
一般情况下,造成脾肿大的原因非常多,大概可以分成以下四大类:第一类是由于感染性疾病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肝脾肿大的情况。因为肝脏和脾脏都是属于免疫器官,当患者的体内发生感染以后,就会加强代谢,加强代谢以后,肝脏和脾脏就可以出现肿大的情况。第二类是淤血性的脾肿大,脾脏的血管回流到肝脏,当上游肝脏出现病症以后,比如患者出现肝硬化,或者是其他的疾病,就可以导致肝脏脾静脉的回流受阻,脾脏会充血淤血,能够导致淤血性脾脏肿大的情况发生。第三类是由于血液性疾病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的脾肿大,比如白血病、淋巴瘤这些血液性疾病,都可能会导致脾脏肿大的情况发生。第四类的脾肿大,是比较少的一些杂病,也可能会导致脾脏肿大的出现。
01:28
脾切除术后如何护理
一般情况下,在脾切除术后,对于患者的日常生活以及寿命方面的影响不大。因为脾脏是一个造血器官,当脾脏切除以后,在日常的护理上,患者一定要注意预防感染的发生,因为脾脏不仅仅只是一个造血器官,还是一个免疫器官。有早期的文献证实,当脾脏切除以后,患者的身体抵抗能力就会出现减弱的情况,容易造成感染的发生。但是,通过近几年来的研究,并没有发现脾切除以后,出现患者感染机会增加的案例,也没有发现产生爆发性感染的迹象。通常情况下,在脾切除术后,还是会预防性的应用一些抗生素。另外,就是患者在脾切除术后,进行早期的护理,需注意不要过多地进行剧烈的活动。日常护理,一定要注意避免术中腹腔内的结扎点,再次产生出血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