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心内膜炎检查方法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0-05-0959799次浏览

心内膜炎可能会引起多种不同的危害,该疾病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容易与其他的某些疾病混淆,因此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血液检查和血培养检查,也需要做尿液检查和心电图检查,超声心动图和ct检查也有必要配合医生去做。

疾病总是会在不知不觉之间形成,心内膜炎属于比较糟糕的一种状况,处理不当可能会形成很多严重的危害,需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那么心内膜炎检查方法有哪些?
  1、血液检查
  怀疑存在心内膜炎需要到医院做血液检查,正常红细胞性贫血与白细胞数会增多,中性粒细胞也有明显的提升,当存在心力衰竭肾小球肾炎的情况下,还有可能会出现一些其他的检查指标异常的问题。
  2、血培养
  心内膜炎需要做血培养的检查,一般血细菌培养阳性就是确诊该疾病的重要依据,只要出现了不明原因的发热体温持续在7天以上,且原来就有心脏疾病,那么都需要积极的配合医生多次做这方面的检查,从而提高检查结果的准确率。
  3、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一个比较常见的检查项目,心内膜炎患者也需要配合医生做这方面的检查,在显微镜下可以发现血尿和轻度的蛋白尿,如果通过肉眼都能够发现血尿的现象,那么代表出现了肾梗死的情况。
  4、心电图
  心内膜炎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心电图检查,因为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的病理性改变,还有可能会引起致命性的心律失常,所以患者有必要配合医生做这方面的筛查,从而找一点发现病情的实际情况才能比较好的针对性的处理。
  5、ct检查和超声心动图
  心内膜炎需要做超声心动图的检查,能够发现直径大于两毫米以上的椎生物,其次也可以做ct检查,需要警惕患者有没有颅内病变,也可以了解病变的相关范围。
  心内膜炎检查是比较重要的事情,只有根据全面的检查结果来分析,才能够知道患者的实际状况,才能够更好的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因此建议患者要配合医生的检查方案,也应该要做好检查期间的一些注意事项,尽量让检查结果变得准确一点。

相关推荐

心内膜炎用什么抗生素
大多数心内膜炎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引起,所以应用抗生素抗菌消炎时,首选的抗生素是青霉素类抗生素;还可以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糖肽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等药物治疗。用药必须严格遵医嘱,要做到足量、足疗程。
心内膜炎是怎么得的
心内膜炎的发病可能是由于病原体侵入血液所致,也有可能是心内膜本身就存在着异常,心内膜异常会导致微生物在瓣膜上寄居和繁殖,从而引发疾病。如果身体素质比较差,很容易受到细菌微生物的感染,进而引发心内膜炎,其他疾病也有可能继发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发烧怎么办
心内膜炎伴随着发烧症状时,首先要积极控制心内膜炎,可以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缓解病情;必要时也可以选择手术治疗,控制心内膜炎,促使体温下降。如果体温超过38.5度,可以服用退烧药;没有超过38.5度时,可采取物理降温,并注意多喝水。
心内膜炎能治好吗
心内膜炎能否治好取决于感染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伴随有包括免疫系统疾病、糖尿病、贫血等疾病,还有患者总体的健康水平有关。但是一般80%-90%的心内膜炎,只要早期足量、足疗程的应用抗生素,都是可以治好的,预后的效果也比较好,不会影响患者之后正常的工作生活。
如何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
想要预防老年人心内膜炎,首先,老年患者在接受牙科检查和治疗的时候,一定要肌注链霉素和青霉素来防止链球菌性菌血症的出现;其次,老年患者接受一些胃肠道检查和手术等等的时候,也需要使用抗生素来预防格兰阴性杆菌的发生。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生素的应用和外科手术治疗两方面。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支原体等,直接感染心脏瓣膜,形成病内膜,或者临近了大动脉内膜,并伴有赘生物的形成的炎症性反应,感染心内膜炎的治疗。抗生素的应用治疗心内膜是最重要的措施。选择抗生素要根据致病菌培养结果,或者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疗程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还需要培养访问阴性者,可凭经验按照肠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选用大剂量青霉素、氨基糖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做血培养和血清学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引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他杀菌药,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感染心内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治疗过程适当延长。以下种情况也考虑手术治疗:一、瓣膜穿孔破裂、腱索断裂、发生难治性心力衰竭。二、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内科治疗不能控制。三、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者四支大动脉栓塞。四、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内膜炎,经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该加强支持治疗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行。
语音时长 01:32

2020-02-13

49967次收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