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所引起的疾病。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嗜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坏死、纤维化。乙型病毒性肝炎分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乙型肝炎在成年人中90%可自愈,而慢性乙型肝炎表现不一,分为慢性乙肝携带者、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等。我国目前乙肝病毒携带率为7.18%,其中约三分之一有反复肝损害,表现为活动性的乙型肝炎或者肝硬化。
诊断肝病除了肝功生化化验及病毒检查外,还有两个很重要的诊断手段-B超和病理检查。其中,B超诊断简单、快速、对身体无创伤,因此广受欢迎,并已成为肝胆疾病最重要和最常用的诊断手段。
B超检查能够正确检测肝脏病变,但有的时候会受到腹腔气体等原因的干扰,不能全部看清楚,此时假如检查发现有可疑的占位性病变,应当更进一步做甲胎蛋白、肝穿刺等检查,以做到明确诊断。
B超检查对乙肝只有一定的辅助诊断意义,缺乏特异性的诊断价值,因此一般情况下乙肝患者没有必要经常进行常规的B超检查,只有在怀疑早期肝硬化、肝脓肿、肝癌等疾病时,才有必要做此项检查以明确诊断。因此肝硬化或肝内回升不均质的患者最好3-6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而肝功能正常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和慢性乙肝患者最好每年检查一次,而40岁以上中度慢性乙肝患者最好半年检查一次,从而预防肝硬化以及肝癌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