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指新生儿期细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繁殖和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有时还在体内产生迁移病灶。那么新生儿败血症的感染途径有哪些?
新生儿败血症三大感染途径
一、宫内感染
母亲孕期有感染(如败血症等)时,细菌可经胎盘血行感染胎儿。
二、产时感染
产程延长、难产、胎膜早破时,细菌可由产道上行进入羊膜腔,胎儿可因吸入或吞下污染的羊水而患肺炎、胃肠炎、中耳炎等,进一部发展成为败血症。也可因消毒不严、助产不当、复苏损伤等使细菌直接从皮肤、粘膜破损处进入血中。
三、产后感染
最常见,细菌可从皮肤、粘膜、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等途径侵入血循环,脐部是细菌最易侵入的门户。
新生儿败血症的检查方法是什么
(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白细胞计数<5×109/L未成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比例>0.2提示有细菌感染。
(2)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100×109/L提示新生儿败血症的可能。
(3)急相蛋白①C-反应蛋白>15μg/ml提示有细菌感染②ESR>15mm/h。
(4)血培养检查血培养阳性可确立病因诊断疑有感染的患儿均需在入院后用抗菌素前取周围血做培养,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污染如患儿用过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可用高渗培养基作L型细菌培养,怀疑有厌氧菌感染时,可作厌氧菌培养
新生儿败血症治疗方法
抗生素治疗首先根据感染的可能来源初步判断病原菌,及早选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常用青霉素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治疗,在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报告后,再针对病原菌加以调整。同时注意使用免疫疗法,输入新鲜全血或血浆,对中毒症状严重者,短期可加大剂量氢化可的松静滴。注意保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补充热卡,及时纠正酸中毒及缺氧,局部感染灶如脐部及皮肤的处理等。对症治疗,有抽痉时用镇静止痉药,有黄疸给于照蓝光治疗,有脑水肿及时给于降颅压处理。支持治疗,少量多次输血或输血浆以增加机体的抵抗力。
免疫疗法新生儿出生时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特别是低出生体重儿更明显,生后对各种抗原的刺激反应不敏感,感染后更削弱了自身免疫力。因此免疫治疗可提高新生儿的免疫力,增强抗感染能力。免疫球蛋白治疗,早产儿因免疫球蛋白水平低,生后极易发生低免疫球蛋白血症而致严重感染,败血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成熟新生儿为高,足月儿虽无明显的低免疫球蛋白血症,但也可因母体产生的免疫球蛋白缺乏某些特异性抗体如大肠杆菌、沙门菌抗体而不能控制这类感染。
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方法
经常给小儿洗温水澡,保持每周洗2次,清洗小儿皮肤表面的病菌与污垢,加速皮肤血液循环,保护上皮组织细胞,加强防御机能,避免或减少遭受不良刺激。
增加小儿户外活动,常晒太阳,杀灭体表病菌,增强皮肤的坚韧性,提高小儿抵抗力。提高身体素质,抵御外界不良因素的侵袭。
小儿衣着要柔软疏松,不宜穿粗糙、过紧的衣裤,以免小儿皮肤遭受磨擦而破损,引起感染。小儿鞋子不宜过大,防止活动时跌倒摔伤。冬春季注意小儿保暖,夜间睡觉要勤给盖被,注意脐腹部保暖。
合理调配小儿饮食,增加营养,强壮小儿体质,增进小儿免疫功能。
不要让小儿玩锐器、棍棒,防止受伤后病菌侵入而发炎。
如果发现小儿有皮肤破损,应及时用消炎药水清洗消毒、防止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