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空腹血糖高如何控制

发布时间:2019-12-1859248次收听

语音内容:

空腹血糖高需要通过糖尿病健康教育、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自我的监测、降糖药物等进行治疗和控制。
一、糖尿病健康教育,包括医务人员的继续教育,糖尿病病人对糖尿病认识及自我管控能力。
二、医学营养治疗,总能量的摄入、三大物质的合理搭配、餐次的分配等。
三、运动治疗,运动可以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有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尤其是对于肥胖型糖尿病人而言,一般每周要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最好在餐后进行锻炼,以免出现低血糖,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
四、糖尿病的自我监测,糖尿病人要学会自己测血糖或者家人帮助监测血糖,同时要注意有无并发症出现。
五、降糖药物,常用的有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噻唑烷二酮类、a-葡萄糖苷酶抑制剂、DPP-IV抑制剂、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抑制剂、胰岛素等,具体需不需要用药如何用药,建议去内分泌科在医生指导下治疗。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糖尿病患者如何控制血糖
糖尿病患者怎么控制血糖,一定要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来进行。对于糖尿病的控制血糖来说,实际上目前来说可能是常说的叫做五驾马车。对于血糖控制来说,一定要遵循五个方面:首先就是饮食控制。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做到运动治疗,饮食和运动这是治疗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进行药物的治疗,药物治疗目前来说包括八大类,不同种类的药物之间的联合,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这是第三点。第四点,对于糖尿病病人要进行自我监控,所谓的自我监控就是需要患者,监测血糖或者尿糖,自行地监测。根据血糖和尿糖的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帮助患者来控制血糖的水平,调整药物的用量。第五,对于糖尿病知识的患者教育,患者教育是建议患者在正规的医院就诊。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对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的认知,和控制血糖的知识的管理,以及相关的一些定期的检测,这些都是对于糖尿病的患者来说,控制血糖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五驾马车来说是齐头并进的,是同等重要,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因为大家都知道,饮食和运动是治疗的基础。如果不控制饮食,不改变运动的情况,血糖也是不好控制的。
语音时长 02:23

2021-10-15

88539次收听

03:04
餐后血糖18.8严重吗
餐后血糖,正常范围是3.9~7.8mmol/L之间,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11.1mmol/L,在7.8~11.1mmol/L之间称为糖耐量异常。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18.8mmol/L,明显高于11.1mmol/L,是非常高的血糖的状态,需要患者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长期高血糖,容易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的会甚至出现昏迷。慢性的,有的病人会出现大血管病变,即冠心病、脑梗塞等。长期血糖的升高,容易导致微血管病变,要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血糖空腹10.4有没有危险
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危险都还不太大,一般空腹血糖大于11.1mmol/L要注意了,如果到了16.7mmol/L可能就有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已经是比较高了,但是短期之内的危险性还不是太大。但是空腹血糖大于10.4mmol/L是糖尿病,糖尿病时间长了以后对健康是有很大的危害,这就是危险的信号了。糖尿病时间长了,会出现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引起失明,糖尿病的肾病引起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会引起疼痛,甚至于糖尿病足,这是跟糖尿病血糖相关的并发症。另外,容易有心脑血管病变,容易有冠心病、脑血管病,所以空腹血糖10.4mmol/L不是一个数字的问题,时间短问题不大,比如糖尿病人病程在5年之内还没什么,但是5年以上甚至10年以上各种并发症就出来了。所以对这种情况一定要进行积极的干预,积极的治疗,使血糖尽快达标。
语音时长 01:34

2021-07-09

74539次收听

03:06
吃完饭很快就饿怎么回事
第一个需要考虑有没有一些器质性的疾病,其中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情况。第二个考虑有没有饮食结构不太合理的情况,第三个需要看一看吃饭是不是真的吃饱了。先说第一个是器质性的疾病,比如说糖尿病或者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第二个就是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这是什么意思呢。换一句话说,如果饮食中大部分都是汤汤水水的,粥、面条水分很多的,可能70%、80%都是水分,第三个就得考虑是否真的是吃饱。
糖尿病人什么时候锻炼最合适
糖尿病人在我们的身边很常见,如果患者想更好的控制病情,就必须严格控制饮食,同时还要注意多进行适当的运动,那么,糖尿病人什么时候运动最合适呢?患者朋友应该根据身体情况做出合理的选择。
糖尿病人怀孕能顺产吗
糖尿病女性怀孕到了分娩时期能不能顺产,这要根据患者在孕期控制的血糖情况,孕期高血糖需要注射胰岛素控制,控制良好,是可以顺产的,同时孕期血糖高对孕妇及胎儿有很大的影响。
子宫积液有什么症状
一般情况下,子宫积液会有月经失调、腹痛、阴道出血、体重增加这些症状。具体分析如下:
得了糖尿病遗传吗
糖尿病是会遗传的,如果亲属有糖尿病,其子孙患有糖尿病的几率会大很多,但是不一定都会发病,子女是否得糖尿病,并非完全由遗传因素决定,与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关系的。所以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
1型糖尿病任何控制血糖
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也就是胰岛功能衰竭,b细胞功能差,不能够很好的分泌胰岛素,所以血糖增高。糖尿病患者必须胰岛素控制血糖。口服药物没有任何作用。同时,还需要控制饮食,适当运动,这样有利于控制血糖,也要避免吃高热量、高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需要低糖饮食,饮食控制是最基础的治疗;当然还需要适当的运动,有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热量在体内的代谢,有助于良好的平稳的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胰岛功能测定以后,可以选择合适的药物剂量,有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等等,可以根据患者血糖情况,选择一次、两次、三次甚至4次胰岛素注射治疗,当然现在更好的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
语音时长 01:37

2020-02-13

63082次收听

糖尿病会对胰岛素产生依赖吗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糖尿病大国,越来越多的人患有糖尿病,对于初期糖尿病的患者,我们可以应用口服药来治疗,但是对于1型糖尿病或者2型糖尿病病史时间比较长,并且口服药效果不好的患者来说,胰岛素是糖尿病患者最好的选择,对于胰岛素的应用,老百姓有很多的误解,认为胰岛素和毒品一样会有依赖性,这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很多患者不选择胰岛素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胰岛素是由胰脏内的胰岛β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胰岛素应用是相当于人体内的胰岛素,只是外用了而已。患者注射胰岛素,是因为自身胰岛素分泌量减少,并不是让身体对他产生依赖。并且,对于糖尿病初期的病人,而血糖特别高的人,胰岛素强化治疗一段时间,可能会出现蜜月期,甚至不用药,仅仅靠饮食运动就可以把血糖控制达标,所以胰岛素,是很好的降糖药物。不像口服药那样损伤肝肾功能,肾功能或者肝功能不全的人,也可以应用。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1

55552次收听

糖尿病人吃哪些食物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像蛋、奶这些富有营养的食物,可以吃粗粮和蔬菜。根据不同血糖情况吃不同量的水果。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根据不同血糖情况提出不同要求,在血糖特别高的情况下,任何的水果、甜食都是严格控制。血糖非常平稳的情况下,可以正常食用水果的。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碳水化合物占一天总量的50%左右,蛋白占25%左右,脂肪占25%~%30%左右,蔬菜、粗粮,是鼓励糖尿病患者增加摄入。对于像蛋、奶这些富有营养食物也是鼓励糖尿病患者食用的。总之一个原则,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食物品种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充足。
语音时长 02:07

2019-11-27

53245次收听

04:07
得了糖尿病肾病怎么办
早期治疗可以逆转蛋白尿,在晚期只能通过透析治疗;还有中医的疗法,可以帮助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功能,控制原发病、延缓糖尿病肾脏疾病的进展,要特别注意饮食,严格控制蛋白的摄入量。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肾病的进展速度很快,晚期难以逆转,要积极治疗,避免和延缓尿毒症的发生。要判断是糖尿病肾病的哪一个阶段,采取什么样的治疗方案,积极控制原发病,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指标,治疗降低蛋白尿,保护肾脏的功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
01:43
小孩糖尿病是怎么引起的
青少年得糖尿病,最常见的类型是1型糖尿病。患有1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是机体基因突变或者感染病毒。感染某些病毒之后,病毒会破坏胰岛的β细胞,造成β细胞的绝对破坏,造成胰岛素缺乏,从而引起1型糖尿病。同时,现在很多家长非常溺爱子女,让孩子吃得多但运动少,造成了青少年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增加。这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但是也有逐步增加的趋势。这些小孩因为长期吃高热量的食物,而且每天宅在家里,没有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造成肥胖超重,从而增加青少年2型糖尿病发生的风险。
01:47
二甲双胍减肥吗
单纯服用二甲双胍不能减肥。二甲双胍是一种降糖药,而不是减肥药。二甲双胍的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肝糖原的分解来降低空腹血糖,而且它可以改善外周组织,包括肌肉、脂肪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因此不能把二甲双胍作为减肥药。如果患者要控制体重,除了吃二甲双胍之外,一定要控制饮食,调整生活方式。否则单纯服用二甲双胍,不可能降低体重,最多能够维持体重。二甲双胍还有抑制食欲的作用。有些人如果食欲比较旺盛,比如肥胖患者,服用二甲双胍之后,食欲下降,再加上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体重可以下降。
糖尿病诊断依据是什么
糖尿病的诊断一般不难,但是在当今糖尿病患者不断增多的局面下,大家要重视起来,有病要早发现早治疗,更重要的是早预防,增强体育锻炼,合理搭配饮食,早睡早起。有了好的身体才能好的去生活,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