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语音答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什么时候吃水果好

发布时间:2019-08-1557692次收听

语音内容:

糖尿病患者吃水果的时间,最好选择在两餐之间,以便于降低血糖的一个波动。比如在上午9点或9点半的时候,可以选择吃一个苹果,这个苹果最好是在200克的一个重量,这个重量是带皮称重的一个苹果。下午也可以选择3点到3点半这个时间。比如下午吃的水果,可以吃一个猕猴桃,猕猴桃是一个比较好的水果,因为它还有一个通便的作用。
如果白天实在没有时间,也可以选择晚餐后的2到3小时的时间吃,糖尿病患者可以根据个人的生活习惯来选择吃水果的时间,但是一定要切记不宜在餐后立即食用水果。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相关推荐

餐后两小时指尖血糖9.3算不算正常
餐后两小时指尖血9.3mmol/L是一个不正常的血糖。所谓的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是指的进餐第一口算起到整两个小时的时间所测得的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它的正常值为3.9~7.8mmol/L之间。诊断糖尿病是大于等于11.1mmol/L,7.8~11.1mmol/L称为糖耐量异常。对于餐后两小时血糖9.3mmol/L来说,如果是非糖尿病的病人查到了指尖血,称为糖耐量异常,需要大家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做口服葡萄糖的耐量实验,以明确诊断是否为糖尿病。对于已经诊断糖尿病的病人,如果在治疗期间,餐后两小时的血糖指尖血监测为9.3mmol/L,为轻度升高。这个血糖对于不同的人群,要求是不一样的。我们控制血糖的两个点:第一,餐后两小时要求小于7.8mmol/L以下,在正常范围之内,这个是控制血糖良好。第二,对于老年人或者有并发症的病人,血糖如果反复出现低血糖的状态,可以适当放宽,10mmol/L以下也能接受,9.3mmol/L属于可接受的范围。但是如果没有其他的特殊的情况,则建议患者尽量的控制在7.8mmol/L以下,是可以获得一个良好的效果,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所以对于广大的病友来说,如果9.3mmol/L的血糖需要及时的治疗,到医院找专业内分泌科大夫调理用药,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
语音时长 02:33

2021-11-05

71766次收听

03:31
胰岛素注射副作用
胰岛素作为治疗糖尿病常用的降糖药物,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低血糖,这是胰岛素使用之后,最容易出现的副作用。低血糖典型的症状包括,饥饿、心慌、出汗,或者不典型表现为乏力、头晕,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导致昏迷,甚至危及生命。第二方面就是过敏反应,少数病人有过敏反应,当然极个别的现象也有像过敏性休克。第三就是皮下脂肪萎缩,或者是增生。第四胰岛素性水肿,对症处理或者大部分患者能自行缓解。第五就是屈光失常。第六体重增加。
糖尿病会引起不育吗
糖尿病是我国很常见的一种疾患,可能许多人在得病以前并不知道糖尿病会导致男性不育吗这一问题的答案,而往往是在结婚以后,才发现自己结婚多年一无所出,到底糖尿病是不是男性不育原因,下文将揭晓一切。
如何防止糖尿病的发生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肩上的负担也是越来越重了,很多病的发生都与我们的生活习惯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引起糖尿发生的原因有很多种,它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我们应该如何去预防糖尿病的发生呢?
揭秘糖尿病的检查方法
揭秘糖尿病的检查方法,糖尿病患者生活中会产生极烦闷的感觉,以至于出现很多的不好的现象,糖尿病的出现让患者的生活受限,糖尿病疾病常使病人休息不好,但是糖尿病患者要振作起来。那么生活中有效检查疾病的方法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一下。
糖尿病能治好吗
糖尿病尚不能完全治愈,是一种终身的慢性疾病,但从医用胰岛素发现以来,采用饮食控制配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补充相结合治疗方案,糖尿病得到很好治疗和控制。
糖尿病早餐怎么吃
糖尿病患者早餐应该吃饱吃好,要含碳水化合物、肉类、脂质、蔬菜和水果。可以喝牛奶或豆浆,吃1个鸡蛋、1两花卷或咸面包2片,可以吃拌黄瓜、芹菜或海带丝,只要合理的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即可。糖尿病患者饮食控制是最基础的,也非常重要,糖尿病饮食要定时定量,避免血糖波动太大,糖尿病患者患病与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应该控制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盐的摄入量。应该把一日三餐重新划分,早餐所摄入的种类应最为丰富,提供的热量应最多,全天热量可以早上吃1/3,中午吃1/3,晚上吃1/3。早餐如果今天喝牛奶,明天就可以喝豆浆,今天吃咸面包,明天就可以吃花卷,最好是保证每天1个鸡蛋,这样蛋白质的补充就比较好。
语音时长 01:48

2020-02-13

60453次收听

02:46
糖尿病人吃什么
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对于糖尿病病人的饮食控制要根据不同的血糖情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血糖特别高的情况下,血糖在20mU/L以上,要严格控制任何的水果甜食。对于血糖控制非常平稳的情况,可以适量食用水果,始终要拒绝服用点心、冰激凌等甜食。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鼓励糖尿病患者增加蔬菜、粗粮摄入量,严格限制细粮和熟食的摄入。在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可以增加食物品种的多样性,保证营养的充足。
为什么得糖尿病
糖尿病的发生与病毒感染、生活方式不健康、妊娠、内分泌、遗传、基因突变等有关。一、1型糖尿病,主要是病毒感染或其他感染,引起自身免疫、胰岛的破坏,引起胰岛素绝对分泌不足,导致糖尿病发生;二、2型糖尿病,主要是生活方式不健康,导致进食增加,引起肥胖。另外运动减少引起肥胖,最后导致胰岛素抵抗力下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使血糖增高引起糖尿病;三、妊娠期糖尿病,主要是妊娠期间胎盘分泌很多拮抗胰岛素的激素,如催乳素、皮质醇等,这些都是升血糖的激素;四、特殊类型的糖尿病部分病因比较明确,如内分泌疾病、遗传或基因变异导致血糖增高,最终引起糖尿病。
语音时长 01:37

2019-11-27

51568次收听

糖尿病饮食的注意事项
糖尿病的饮食除了进餐顺序要注意以外,还应该细嚼慢咽,控制吃饭的速度,细嚼慢咽,尤其是对食欲好,食量大的糖友们,可以减少他们的进食量,从而起到一个控制血糖,控制体重的这么一个作用。进餐时间建议,早晨一般要吃15到20分钟,中餐和晚餐最好要吃30分钟左右的时间。其次,还要注意减少外出就餐的次数,糖尿病患者一直被建议最好选择在家里吃饭,因为在外就餐时一般吃饭时间会比较长,这样会不自觉地吃进更多的食物,从而导致血糖增高。同时在外就餐时,油脂和盐的摄入不好控制,也会比在家里吃饭时摄入的多,或者是某些菜、汤等中含有大量的白糖、淀粉等,无形中都会增加能量的摄入,导致血糖的波动。
语音时长 01:40

2019-08-15

50591次收听

降血糖的药
降血糖的药物非常多,除了胰岛素以外,还有好多口服降糖药,比如二甲双胍类降糖药;磺酰脲类降糖药、如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喹酮等;胰岛素促泌剂,如诺和龙(瑞格列奈)等;现在还有好多新型的降糖药,如GLP-1、DPP-4、西格列汀、伊格列净等,降糖药的种类越来越多。所以从不同的侧面针对糖尿病控制血糖,实际上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也非常有优势,尤其是2型糖尿病早期的初发病例,吃中药以后许多病人的血糖可以长期稳定在一个正常的水平,包括一些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单纯控制血糖作用不好时,这个时候配上中药,就有协同降糖的作用,把血糖控制好以后,将来就能不得并发症或者少得并发症。总的来说降糖药种类非常多,各有各的优势,不要把口服降糖药说的那么可怕,更不要把胰岛素理解成跟吸毒一样,使用胰岛素以后就不能断药,这些实际上都是错误的认识。总的来讲,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并发症就能一定程度的减少,不管怎么说,糖尿病并发症还是以糖尿病为基础,控制好血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
语音时长 01:07

2019-06-14

51642次收听

02:19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症状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症状比一般的糖尿病更严重,具体有以下几点症状:第一,糖尿病的典型症状是多饮、多食、多尿或者尿有甜味,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病人,首先是多饮、多食、多尿,尤其是多饮、多尿的症状更突出,突然口渴、烦热、尿量特别大。第二,一旦有酸中毒,就会出现食欲的改变,本来糖尿病病人吃得特别多、食欲比较好,现在突然不想吃饭、食欲不如以前、甚至吃东西恶心、想吐。第三,糖尿病的病人出现烦躁不安、神智方面的症状,尿液有烂苹果的气味,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最典型的表现。
吃二甲双胍的副作用有哪些
二甲双胍这种药物在服用的过程当中,会存在有一定的副作用。最常见的就是会对患者的胃粘膜造成一定的刺激,而出现有腹部胀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表现。另外心肾功能不是很好,或者是在大量饮酒之后,服用这种药物还可能会引起乳酸中毒,过敏体质者服用本品有可能会引起皮疹等过敏反应。
02:03
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如何引起的
传统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范畴,是上、中、下三消引起。一、上消在肺,主要表现为口渴、多饮、饮水后仍然口渴。喝得多属于肺热,肺燥有热出现口渴。肾气化功能失常,导致膀胱虚寒,水液代谢异常,导致小便多,水分从小便排除,全身水分减少,因此会口干口渴,喝再多水不起作用。二、糖尿病早期以燥热为主,5到10年糖尿病可出现阴虚燥热,之后出现气阴两虚,20年左右出现阴阳两虚;三、糖尿病20多年后,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各种并发症,引起淤血阻络。治疗上应该三焦兼顾,上、中、下焦,三消同治,辨证和辨病相结合。
01:54
糖尿病能活多久
糖尿病本身是不会影响寿命长短的,但是并发症可能会致残致死。糖尿病患者寿命减少,是因为自身血糖控制不达标,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比如血管、神经的并发症等。单纯的高血糖,死亡几率很小,然而并发症的发生还会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甚至残疾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