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名医视频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糖尿病能治好吗

发布时间:2019-05-3056450次播放

视频内容:

糖尿病目前主要包括四种类型:第一种是1型糖尿病。第二种是2型糖尿病。第三种是妊娠糖尿病。第四是其它特殊类型的糖尿病。
1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是体内产生了针对胰岛的抗体,破坏了胰岛,所以造成胰岛素的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主要是由于环境、生活方式、遗传等多种因素,导致胰岛功能的逐步下降,胰岛素抵抗逐步加强。
非常遗憾,所有的糖尿病,根据目前的科学条件都不能够彻底治愈。但是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患者可以和正常人一样,生活、学习、工作、结婚、生孩子。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用微信“扫一扫”图中二维码,

即可把视频分享给您的微信好友或朋友圈。

相关推荐

吃哪些可以修复胰岛功能
吃什么可以修复胰岛功能。对于饮食来说,目前没有修复胰岛功能的饮食。有一些药物在体外实验的时候,对于胰岛的功能有一定的恢复程度,比如常用的药物,比如DPP-4抑制剂、GRPY等。从动物实验中显示的,对胰岛功能有轻度的恢复作用,但是长期的效果目前没有定论。从临床上来说目前诊断糖尿病以后,胰岛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程的延长都是逐年下降的,所以使胰岛功能恢复正常的药物,或者是食物目前没有。对于胰岛的保护,从科学的角度,降低血糖,使血糖恢复到正常范围,对于胰岛的功能,才是明显的保护作用。所以对于广大的糖尿病的病友,所谓的修复胰岛功能,或者是恢复胰岛功能,都是指的把血糖控制到正常范围,包括空腹、餐后以及糖化等,对于胰岛功能,也尤其是胰岛β细胞的功能,可以起到明显的改善的作用。而且长期维持,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所以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去就诊,监测血糖,把血糖保持在良好的范围内,才能够使患者的胰岛功能,得到良好的保护,并且能够长期地维持,血糖在正常的范围以后,才能使糖尿病的并发症减少,对寿命减少影响。
语音时长 02:26

2021-10-15

67058次收听

03:01
空腹血糖7.2正常吗
空腹血糖7.2是不正常的血糖。正常空腹血糖是3.9到6.1mmol/L之间,诊断糖尿病是≥7。所以对于>7以上,不管是糖尿病病人还是非糖尿病病人,都属于不正常的血糖。对于非糖尿病病人,如果空腹血糖7.2,则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需要做糖耐量查,餐后血糖如果够诊断标准则是治疗的标准。对于糖尿病病人,7.2则没控制到正常范围,还需进一步严格控制。如果检查血糖在7.2,需要及时的到医院去就诊治疗。
糖尿病患者出现全身浮肿怎么办
糖尿病引发身体浮肿是很常见的,患者应该先控制住自己的血糖才能进行后续治疗。降糖药物要根据患者的发病类型来选择,一定要遵医嘱。然后就是要找准引发浮肿的病因,弄清楚是肾病,还是心力衰竭或者甲减等因素,然后再针对性用药。
糖尿病能治愈吗
糖尿病病友非常关注糖尿病是不是能治愈。很多时候从一些媒体上面获取的一些信息,说糖尿病能够治愈。实际上从某些国内、国际的循证医学的证据来说,目前为止糖尿病不能治愈,但是不能治愈并不代表不能得到合理的控制。糖尿病治疗主要的目标不是治愈,而是把血糖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已经形成并发症的,主要是延缓病情的进展,把已有的并发症控制在一个比较好的状态,减少对身体的危害。保证即使有糖尿病也能够享受比较好的生活质量,仍然不影响个体的正常寿命,这样就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而不是一定要把糖尿病治愈。目前还没有临床实践以及循证医学的证据表明糖尿病可以根治。但是极少数早期血糖不是很高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仅仅通过饮食控制和体育锻炼达到血糖理想,而不用口服降糖药物,但需要持之以恒。
语音时长 01:43

2020-01-09

56405次收听

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方法
胰岛素泵是一种特殊的治疗糖尿病的方式,适用于需要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它可以模拟人体分泌胰岛素的模式,可以随时调节胰岛素的注射剂量,达到控制血糖目的。不过胰岛素泵价格较高,对患者可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维生素c吗
糖尿病的患者是可以吃维生素c的,维生素c是抗氧化剂,可以帮助清除身体的自由基,防止自由基对身体器官造成伤害。因此糖尿病患者吃维生素c是没有问题的,甚至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维生素c也不能过量的服用。过量的服用维生素c也可以导致中毒。因此糖尿病的患者可以在饮食的选择上选择含维生素c比较多的食物。比如说一些含维生素比较高的水果蔬菜。这样既有利于身体的健康,也防止大量能量的摄入。因此糖尿病患者适当吃维生素c是有益无害的。
语音时长 01:36

2019-12-10

53034次收听

吃什么可以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的预防我们一般主张是低热量的饮食习惯,所谓的吃什么食物能够预防糖尿病,实际上这种情况非常少见。糖尿病的发生有多种因素的影响。第一,遗传因素,如果有糖尿病家族史,将来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大大增加的。第二,生活习惯,如果家族出现多个人肥胖、高血压等等类似代谢综合征的表现。糖尿病的风险也是增加的,对于糖尿病高危的人群,我们并不说吃哪一种药物或者是食物去预防糖尿病,而是主张健康低热量的饮食习惯,中国有一项非常著名的大庆研究,这也是在世界二型糖尿病预防史上非常重要的一项实验,这项实验就证明我们普通的人群通过热量限制,增加运动,就能起到预防糖尿病,甚至是预防将来的糖尿病的并发症、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所以说所谓预防糖尿病并不是要增加或者说多吃什么食物能够预防糖尿病。所谓的有些传言传说认为,像南瓜或者木耳、山药等等类似的食物,增加摄入能预防糖尿病,这种理念并不是非常的科学。我们认为在低热量多种营养补充的情况下,就能预防糖尿病,而不是增加摄入什么食物。
语音时长 01:49

2019-11-27

61885次收听

02:33
糖尿病主食吃多少
糖尿病主食比例分配有主食均分,即早、中、晚餐各占1/3,和早餐占1/5,午餐、晚餐占到2/5的两种模式,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选择。糖尿病患者的主食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粗细搭配,粗粮最好占到全天主食的1/2或者是1/3。第二,避免摄入更多的热量,不要吃油炸、油煎主食。第三,主食温度不要太高,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把碳水化合物丰富的食物列为主食,如粮谷类中的大米、高粱等;薯类的土豆、红薯等;杂豆有绿豆、红豆等;对于糖尿病患者,常将坚果类中的栗子、芡实米、藕粉等也列为主食。
01:22
为什么会得糖尿病
糖尿病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遗传因素,如一个人的父母、兄弟姐妹、亲属有糖尿病,那他就容易得糖尿病。另外还有环境因素,是指在后天能量摄入比较多,但是消耗比较少,往往会造成体重比较大,这是后天特别重要的原因。现在人比较长寿,糖尿病人都是分布在中老年,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得糖尿病,糖尿病是指血糖过高,超过了正常标准。
02:08
降糖药的副作用
降糖药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副作用是低血糖。一些降糖药物降糖效果很好,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如果病人病情比较轻,或者降糖药物的用量比较大,胰岛素分泌过多,就可能引起低血糖。第二个副作用是体重增加,这个副作用主要针对2型糖尿病人。因为现在大部分2型糖尿病人本身体重会超重,或者一些药物,比如促进胰岛素分泌的药物或者胰岛素,能增加体重。所以这个也是一种不良反应或者副作用。还有其他类型的不良反应,比如有些药物会引起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或者腹泻。
糖尿病人吃什么水果
糖尿病人可以吃苹果、猕猴桃、菠萝和草莓,这些水果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也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水果。虽然糖尿病人可以吃这些水果,但是这些水果中还是含有少量的糖分,所以尽量适当的吃,不要吃的太多。
甘油三酯高吃什么药好
甘油三酯高一般可以吃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比如非诺贝特,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如果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轻度升高,一般的医院正常值是1,7mmol/L,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比1,7mmol/L稍微高一点,不超过2mmol/L,轻度升高不需要吃药,患者应该首先调整生活方式、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少吃肥甘厚腻的食物、少吃坚果瓜子、少吃肥肉、奶油等油脂含量特别高的食物,要加强体育锻炼,一周至少锻炼150分钟的中等到高等强度的体育锻炼。两种生活方式的干预可以降低甘油三脂的水平,不需要吃药就可以自愈,如果患者的甘油三酯中度升高,就应该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首选非诺贝特,降低甘油三酯最有效、最常见药物,其次是烟酸类的降低甘油三酯的药物、他汀类的药物,也可以降低甘油三酯,如果甘油三酯重度升高,比如大于5,7mmol/L,就会有胰腺炎发生的风险,尽快的到医院就诊,通过吃他汀类的药物或者贝特类的药物、烟酸类的药联合使用,迅速将甘油三脂的水平降低到安全水平,减少胰腺炎发生的风险。
语音时长 01:25

2019-05-30

63597次收听

02:02
妊娠糖尿病影响胎儿吗
妊娠糖尿病对胎儿有影响。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期间发生不同程度的糖耐量异常,不包括显性糖尿病。随着生活方式的西方化,糖尿病的孕妇越来越多。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有影响,它会使胎儿的死亡率增加、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增加、巨大儿的发生率增加。妊娠期糖尿病会增加新生儿黄疸发生率,比正常孕妇的发生率要高六倍左右。妊娠期糖尿病对孩子的影响大小最终取决于血糖控制的情况。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控制在范围之内,和正常孕妇没有太大的差别。
​糖尿病人饮食应注意的问题
肥胖的人特别容易并发高脂血症,肥胖的糖尿病者应维持体重在标准范围内。控制体重要适当限制热能的摄入及进行适当的体力活动。肥胖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重,切不可自己盲目减肥。
糖尿病并发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
是指肢体大、中、小动脉硬化性狭窄或阻塞而言。糖尿病性和非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并无组织病理学的差别,但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更高,年龄更小,病变发展较快,病情较重,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比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