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瓜果飘香,正是水果大量上市的好时节。
但我们的身体,刚从长夏的湿热转入初秋,如果还保持夏天吃水果的习惯,当心肠胃发出抗议。
面对琳琅满目的水果,到底该如何挑选?不同的人应该怎么吃?怎样吃水果更健康?别急,小轻一文给您讲清楚。
吃多吃少都不行
“水果是零食,可吃可不吃”这种观念是不对的。
1、吃不够,增加疾病风险
水果是人体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植物化合物和某些抗氧化成分的重要来源。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推荐每天吃200~350克新鲜水果。但是,我国居民水果平均最高摄入量还不到这个的三分之一。
《柳叶刀》曾发布一项重磅研究,在全球范围内,每年有高达200万人的死因可归因为水果吃得不够。
在中国,由于“吃不对”导致的非传染性疾病死亡中,“水果吃得不够”这个饮食风险因素更是排在了第二位。
2、吃太多,危害健康
果糖摄入过多,可能伤肝:水果含有大量的天然果糖,大部分果糖会在肝脏中代谢,摄入过多,肝脏会把多余的果糖转化为脂肪,导致非酒精性脂肪肝。
不平衡的饮食习惯,导致营养不均衡: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比例失调,进而引起免疫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贫血以及消化问题。
加速肌肤衰老:长期如此还可能导致必需脂肪酸及脂溶性维生素的缺乏,在水果中果糖的共同作用下,加速肌肤的衰老。
水果不甜=低糖?
不甜的水果,糖分不一定少,我们一定要当心水果中的“糖分刺客”。
因为水果的甜度除了与含糖量相关外,还与糖的种类、有机酸含量等相关。
吃起来甜,但升糖不快:比如,果糖甜度高于葡萄糖,但它对血糖的影响小。所以,果糖含量高的水果,吃起来甜但升糖并不太快。如苹果、梨、樱桃、草莓、葡萄等。
不甜但糖分高:有机酸含量高的水果,吃起来酸,但含糖量却很高。比如山楂含糖量25.1%,远高于口感清甜的西瓜(含糖量仅6.8%)。
尤其是晚上,一定要避免吃不甜的高糖水果,如山楂、海棠果、人参果、百香果等 。
不同的人群这样吃水果更健康!
1、脾胃较弱的人
可以选择加热后熟吃水果。煮苹果能帮助防腹泻,煮梨能帮助润肺,煮柚子能帮助降脂。
有人会担心,加热会不会破坏水果中的营养成分了?其实不必过于担心,虽然会损失一部分的维C,但果纤维软化了。更适合老人、小孩,还有脾胃虚弱的人吃。
而且,加热后酚类物质还会增多,更有利于控制血压,保护心脑血管。
2、需要控血糖的人
优先低含糖量、低升糖指数(低GI)的水果:如苹果、梨、桃、李子、柚子、樱桃、葡萄等。
适当吃些浆果类水果,如蓝莓、树莓、草莓、蔓越莓等,含有多种抗氧化维生素,能够帮助降低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血糖平稳时吃,限量吃:每天适合吃100—200克水果,建议选含糖量和升糖指数都低的水果。
选对时间:不要饭后立即吃水果,建议两餐之间食用。
3、患有慢性疾病的人:
服用降压药的人:谨慎食用柑橘类水果,如柚子、血橙等。这类水果多含有呋喃香豆素,会减缓降压药的代谢速度,可能导致低血压。
患有心脏病及水肿的老年人:少吃西瓜、椰子等水分含量较多的水果,避免加重心脏负担或水肿。
了解自己的体质和健康状况对于选择合适的食物至关重要,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咨询医生或营养师的意见总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