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什么是肝硬化患者护理的重点

发布时间:2020-09-1656394次浏览

肝硬化是比较严重的一种肝病,患上了此病后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并发症的出现。随着呕吐的频繁会造成患者出现一些异常的现象出现,危及患者的生命,那么,肝硬化患者护理的重点是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本文的介绍。

肝硬化患者护理的重点是什么?

1、患者如果长时间的出现呕吐,恶心的状况,必须要及时的上医院进行诊断与治疗。

2、患者要及时的补充体液,不过一次不可补充太多,这样会刺激患者胃部,肝硬化患者出现呕吐的现象将会加重。

3、肝功能的恢复是患者解决呕吐的关键,患者只有肝脏的功能好转了,呕吐,恶心的现象自然不会再出现的那么频繁。

4、肝硬化是可以治疗的只要患者找对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很容易就会使现在的这种状况发生改变。做好家属的工作,取得家属配合与家属配合,做好保护性医疗工作,同时要详尽地向家属介绍病情、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的配合。要求病人家属以良好的情绪、积极的态度鼓励和支持病人,并告诉家属在探视时讨论话题不要集中在病情上,家庭成员要理解病人,多探视病人,不要露出厌烦、恐惧情绪。

以上为大家详细介绍了肝硬化患者护理的重点有哪些,各位对护理肝硬化的方法应该知道了吧。在出现肝硬化症状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引起重视,不要等到疾病严重了再进行治疗,并且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措施。

相关推荐

肝硬化能逆转吗
肝硬化通过内科治疗是难以逆转的,最后只能通过肝脏移植手术才能完全恢复肝功能。肝硬化是指在肝细胞广泛炎症坏死的基础上出现肝脏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假小叶,肝脏失去正常的结构和功能,肝硬化是多种病因的肝脏疾病长期作用的共同终末阶段。西方国家以非酒精性肝病为主,而我国以乙型肝炎为主。内科治疗分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对因治疗可以减缓导致肝脏损伤疾病的发展,如乙肝抗病毒治疗可以使乙肝病毒不再持续性地损伤肝细胞,但已发生损伤的无法逆转。对症治疗也只能是让肝硬化患者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内科治疗并没有办法让肝硬化发生逆转。肝脏移植是使用同种异体的肝脏替换自己已损伤的肝脏,相当于更换了一个相对较新的正常肝脏,这样肝硬化自然而然地消失了,相当于“逆转”,目前肝脏移植是唯一能够根治肝硬化的治疗。
语音时长 01:59

2022-07-29

15953次收听

肝硬化会遗传的吗
概述:        通常来说肝硬化可由多种原因造成,比如:病毒性肝硬化,酒精性中毒引起肝硬化,循环、代谢障碍,以及血吸虫病等等引起,一般来说肝硬化患者是不会发生遗传的,因此不必担心这一块的问题,但是要注意正因为它由多种原因引起,所以还是有可能会发生传染,如果是因为乙肝或丙肝引起的话,下面就和大家
关于肝硬化有多严重
通常情况下,肝硬化比较严重。
早期肝硬化的治疗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在我国大多数为肝炎后肝硬化,少部分为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虫性肝硬化,对于患者来说,好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早期肝硬化的治疗要找对方法,那么我们就来探讨一下治疗早期肝硬化的方法有哪些。
肝硬化结节是肝癌吗
癌症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很害怕的,就好像听到了癌症就好像是宣告了死亡一样,实际上,了解过癌症病变的人都知道,癌症只不过是由于肿瘤疾病从良性发展到了恶性之后的现象,所以,对于良性的肿瘤或者结节性疾病我们都应该重视,那么肝硬化结节是肝癌吗?
02:45
肝硬化会不会引起脚肿
肝硬化会引起脚肿的情况出现。肝硬化到了终末期,会出现门脉压力增高,门脉压力增高当中非常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出现腹水。足部是身体体位最低的地方,所以这种情况下,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双脚的水肿。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出现腹水后,若没有经过有效治疗,腹水量有可能会增加,水肿可以由脚踝部逐步上升到小腿、大腿,水肿的部位往往也代表了患者水肿的严重程度,这种严重的水肿往往也是伴行着大量的腹腔积液。在临床中发现合并有外周水肿的患者,治疗效果往往比单纯的只有腹水,外周水肿不明显的患者,治疗效果反而会更好一些。
肝硬化能否引起血糖高
肝硬化在一部分患者当中会出现糖尿病的表现。有的时候如果在得肝病之前患者没有糖尿病的病史,需要关注有可能是肝源性糖尿病,这就说明了肝脏功能受到损害的时候,它对血糖的代谢会有一定影响。实际上对于血糖的代谢,主要是通过对于一些跟血糖代谢的激素水平的变化相关,比如对于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这些调节血糖激素水平的代谢在肝功能出现障碍的时候,会出现明显的水平变化,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就会出现血糖的波动。肝硬化患者,如果既往已经合并有糖尿病,可能会出现血糖调节起来非常困难,出现餐后非常高的血糖,但是也容易出现空腹非常明显的低血糖。另外,肝脏是一个能量储备的器官,有很多时候能量过剩时,肝脏血糖降低以后,会变成肝糖原存在肝脏当中,当肝功能受到损伤时,肝脏血糖的糖原仓库变得功能低下,这个时候储备的糖原不多,所以一旦出现血糖水平下降时,它没有更多的糖原可以分泌、转化来维持血糖,这时患者就会出现空腹血糖明显低下,出现低血糖反应。所以激素水平代谢的障碍引起了餐后高血糖,还有糖原储备低下可以导致空腹血糖明显低下,这个就是在肝病患者当中非常常见的表现。
语音时长 01:58

2020-10-30

66858次收听

锌乃肝硬化患者的动力之源
大部分肝硬化患者在确诊之后,医生都会让他们补锌,这是因为肝脏是锌吸收、贮存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当肝脏发生病变时,就会明显降低机体的消化和代谢功能。从而造成累积性缺锌,缺锌会影响食欲,形成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会加重患者病情。
肝硬化代偿期是什么意思
肝硬化是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肝小叶是肝脏基本结构单位,正常肝内的结缔组织仅占肝脏体积的4%左右,主要分布在肝小叶之间。肝硬化患者由于长期反复肝脏损伤后肝内结缔组织增生,肝小叶结构被结缔组织完全破坏,广泛增生的结缔组织将肝细胞再生结节分割包绕成大小不等的肝细胞团,形成假小叶。假小叶是肝硬化重要的形态学标志。肝硬化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代偿期与失代偿期肝硬化,代偿期肝硬化也是早期肝硬化,即肝脏自身剩余的功能能够满足身体的需要,肝脏可不依靠药物,也不依靠其他治疗,维持正常人一样生活,满足基本生理需求,此期患者一般无上消化道出血、腹水、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
语音时长 01:22

2020-02-11

64534次收听

肝硬化并发症有哪些
肝硬化是种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疾病,由病毒、酒精、寄生虫等原因引起。肝硬化病人应及时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肝硬化主要并发症有原发性肝癌、自发性腹膜炎、上消化道出血、乙肝合并酒精肝性硬化、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肝腹水等。一、肝腹水,正常人超过200毫升,称为肝腹水,患者伴有免疫缺陷,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泻甚至休克等症状。并发感染,常见有肺炎、支管炎、肠道感染等;二、肝硬化肝肾综合症是肝硬化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出现功能性肾衰、脾大、脾功能亢进、血小板减少。患者应注意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禁止抽烟喝酒,远离垃圾食品。患有病毒性肝炎、脂肪肝等患者,要积极治疗,避免病情恶化,以防发展成为肝硬化。
语音时长 01:31

2019-12-30

49533次收听

肝硬化腹水吃些什么食物好
肝硬化腹水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较好。肝腹水可以吃一些肉类,如牛肉,鸡肉,猪肉,排骨,羊肝,鸭子等,可以吃三文鱼,比目鱼,黄鳝等,水产品可以吃淡菜,紫菜,虾米,章鱼,龙虾等,蔬菜可以吃菠菜,木耳,黄花菜,白薯叶,豆瓣菜,香菇,芹菜,包头菜等,可以吃小麦,玉米,红薯,黑米,五谷杂粮,豆类白扁豆,红豆,绿豆等,水果类可以吃橘子,草莓,红枣,猕猴桃,板栗,莲子,冬枣,花生,杏仁等,还可以吃蛋类,也可以喝奶,但不可以喝酒,不要吃洋葱,韭黄,胡椒,花椒,不要吃桂皮等热性食物,要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肝硬化腹水是一种或者是多种病因导致的肝脏反复的感染,出现肝硬化纤维化行程,会出现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水钠潴留等情况,出现腹腔内积液增加的症状。
语音时长 01:33

2019-12-30

62293次收听

02:57
肝硬化晚期的症状
丙肝肝硬化疾病晚期,以门脉高压、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症状为主。肝脏硬化后导致门脉高压,肝脏的血供70%由门静脉提供。胃肠道的血液回流到门静脉入肝,在肝脏中起代谢转化的作用。肝脏硬化后入肝压力增大,称为门静脉高压。门静脉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门静脉压力高导致脾静脉迂曲,脾脏肿大。门静脉压力高导致胃肠道的充血,病人会出现腹胀、脾脏肿大,脾脏肿大导致三系减低。脾脏功能亢后三系急剧减低,病人出现血小板减低,容易出血,压力高又导致产生腹水,食道胃底静脉易破裂,出血引起上消化道出血。
01:40
肝硬化有可能治愈吗
一旦明确的肝硬化,理论上说是不可逆的,但是随着现在医疗水平的提高,临床上也会见到部分肝硬化实际上是可逆的。对于早期、甚至中期的病人,经过适当治疗,是有可能恢复的;但是对于晚期肝硬化病人,一般是不能恢复的。
05:15
肝硬化患者饮食禁忌
肝硬化患者饮食禁忌:禁酒、禁烟、禁刺激性的饮料、禁暴饮暴食、避免过硬食物、控制蛋白质摄入量等等。肝硬化患者除了积极的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之外,还要注意:1、禁酒、禁烟、禁刺激性的饮料。2、禁暴饮暴食。3、避免过硬食物划伤食道。4、严格控制蛋白质摄入量。以植物蛋白为主,再吃一点比较好消化的精蛋白,如鱼、虾,对病人有好处。
04:12
肝硬化患者呕血怎么办
肝硬化病人发生呕血要尽快跟急救中心联系。到医院去之前病人应保持头平卧和偏向一侧。要注意不给病人喝水或进食。出血已经停止的病人有几种办法:一、内科治疗。二、腔两囊管压迫止血。三、食道静脉曲张胃镜治疗。四、TIPS治疗。五、肝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