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游平台,官网

科普文章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骨质疏松服什么药

发布时间:2020-06-0164250次浏览

其实骨质疏松服用的药物包括含钙药物、维生素D、激素调节剂。

1、含钙药物

骨质疏松基本上都是由于钙元素的缺乏而形成,这是最直接的形成因素,所以从最直接的角度入手进行钙元素的补充,促进钙元素的吸收,正是缓解骨质疏松最为原始也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对于绝大多数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来说,平常要多吃含钙的食物,而且每天也要进行充足的阳光照晒,这样都能够促进钙的吸收和利用,对于恢复骨质疏松来说都是很有帮助的。

2、维生素D

之所以患有骨质疏松的病人,需要多吃一些维生素D,因为它能够增加骨密度,同时也能够促进钙元素的吸收,谷转换的指标其实还是有效果的。如果是一些平常患有慢性疾病,而且也缺乏户外运动,长时间在家养老的老人,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维生素D的补充,这样能够更好的促进钙元素的吸收和转化,也能够更好的治愈骨质疏松,当然如果像这些成分的药物停止服用,或者是减少用量,可能都会影响到病情的恢复,因此一定要严格的按照医生的嘱咐进行服用。

3、激素调节剂

激素调节剂往往是一种人工所合成的类似于激素的化合物,它们能够作用于不同组织的雌激素受体,然后能够产生雌激素和雌激素的类别作用,这对于那些由于骨代谢发生异常的病人来说,改善其实非常的有效果,因为是从源头上进行激素的改善,就能够让骨代谢恢复正常。

相关推荐

骨密度Z值正常范围是多大
骨密度的Z值正常范围是±2之间,骨密度Z值反映的是个体每一个人跟正常值的标准方差,当然,这是统计学的名称,一般的病人或者一般的人群对这个不太了解。骨密度Z值是做骨密度检查的时候的两个参考值之一,但相比较Z值,T值更为重要,Z值相对来说医生应用的也比较少,主要是看骨密度T值,T值是医生最关注的地方。T值的正常范围跟Z值又不一样,T值是±2.5之间的,在±1之间是属于正常的,而在±1和±2之间这个范围内,是属于是骨量的减少,所以经常在骨密度检查的时候,会看到医生下的诊断是叫骨正常或者骨量减少或者骨质疏松。如果骨密度的绝对值大于3,就是负值的绝对值大于3,就是重度的骨质疏松。除了这些,Z值或者T值的检查非常重要之外,是医生参考的参数。还有一个就是如果骨密度比较低了,即使没有到达重度骨质疏松,也就是绝对值大于3之前,同时如果这时候出现了低能量的损伤,比如腰椎发生了做很小的运动,比如说咳嗽一声,或者弯下腰提个水就出现了压缩骨折,这个时候就称为是重度的骨质疏松。这种情况诊断重度骨质疏松就不完全依赖于Z值或者T值。这时候临床表现具体来说就是出现了压缩骨折,病史是更为重要的。还有其他的部位,比如说没有多大的力量就出现了髋部,股骨头附近部位的骨折,更是诊断重度骨质疏松的重要的参考值。
语音时长 02:32

2021-10-15

65447次收听

02:34
骨密度正常值范围
正常人的骨密度,在临床中常用的有单光子测量、双光子测量,还有双能X线的骨密度测量,在临床上常用的就是双能的X线骨密度检查。正常值在男性测的是腰椎,是1.003加减0.002,女性是1.028加减0.016,也是指的腰椎的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这个是正常的范围。如果超出了正常范围,就会表现一些骨量的减低或者骨质疏松。骨质疏松在临床中是指这个值小于-2.5克/每平方厘米,如果大于-2.5,那么又小于0,这种情况称作为低骨量,负值数值越大,说明骨质疏松就越严重。
02:21
骨质疏松还有办法治吗
骨质疏松有办法治,但是一般并不能够得到完全地恢复,有的甚至只能是延缓骨质疏松发生的速度。现在有种药物叫特立帕肽,能够试图使骨骼的密度有所增加,即使有效,也非常有限。但是不代表不需要采取药物来治疗,一个是碳酸钙这类的复合制剂,比如钙尔奇D这些复合制剂,还有平常晒太阳、多运动。还有维生素D类的药物,还有是比如说固邦这类的药物来治疗。当然,还有其他的骨质疏松,比如说是因为长期卧床造成的,因为久病长期卧床造成的,就要多运动、多锻炼、多喝牛奶、采取综合治疗方法来治疗。
骨质疏松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系指每个单位内骨组织数量减少,骨骼的生长和发育起自胚胎时期,并持续到出生后20多年。成年人骨骼的数量不再发生变化,但骨的代谢却持续不休,即骨的生成和骨的吸收这两个过程处于平衡状态。
壮腰健肾丸可治疗骨质疏松症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发生与肾精乏源、骨骼失养有关,壮腰健肾丸是中医补肾壮骨类的经典方药,具有壮腰健肾、活络壮骨之功,可治疗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的诊断标准
想要诊断骨质疏松,首先需要做实验室检查,比如说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检查、甲状旁腺激素检查以及骨更新的标记物检查等,还需要做晨尿钙肌酐比值检查。诊断骨质疏松也可以做其他的辅助检查,比如说骨影像学检查以及骨密度检测。
骨质疏松就是缺钙了吗
骨质疏松是一种人体退行性疾病,它与缺钙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还与其他很多因素有关,比如骨矿物质含量降低,骨强度下降导致体内钙磷缺乏,也会导致骨质疏松症状。还有遗传、内分泌、生活方式、饮食营养等诸多因素都会引起骨质疏松的发生,因此想要知道具体原因最好的办法是去医院做具体的检查。
骨质疏松最佳的治疗
骨质疏松治疗要选择最适合其自身治疗方法,具体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对症治疗。临床上骨质疏松治疗常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法:一、基础治疗,让患者适当调整生活方式,多晒太阳,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等。二、药物治疗,主要是抑制骨吸收,绝经后骨质疏松,可以应用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的药物。三、手术治疗,如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骨折等情况,需让患者及时就医,正规治疗。所以,患者接受到综合的,有针对性治疗,对于患者有好的疗效,才是最佳治疗。
语音时长 01:13

2020-01-07

65676次收听

骨质疏松的症状是什么
骨质疏松的症状常表现为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及呼吸功能下降。疼痛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其疼痛会扩散,沿脊柱向两侧。疼痛后出现常出现身长缩短、驼背,主要受累的是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是骨折,常见是椎体压缩性骨折,以腰椎为最常见。当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容易累及脊椎后弯,引起胸廓畸形,导致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出现呼吸功能下降,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语音时长 01:24

2019-12-11

57395次收听

膝盖疼痛如何治疗
膝盖疼痛的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理疗、外用药物治疗,以及原发病的治疗且避免诱发因素等。膝盖疼痛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症状。膝盖疼痛的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胀痛、僵硬,上下楼梯、蹲下和站起来等动作难以完成等。膝盖疼痛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一、药物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芬必得、尼美舒利,营养软骨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盐酸氨基葡萄糖,及活血化瘀的活血通痹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二、理疗措施:穴位按摩选取犊鼻穴;中药热敷、食盐热熨、红外线照射等。三、外用药物:非甾体类镇痛抗炎药,如扶他林乳胶剂。四、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避免诱发因素,平时减轻患侧肢体过度受力,是治疗膝盖疼痛的关键。日常生活中保持适当体重,注意膝部保暖,不做剧烈运动;注意加强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增强对膝关节的保护,直腿负重抬高练习,增强膝关节稳定性,合理膳食、增强营养、注意补钙等。
语音时长 01:26

2019-12-05

58492次收听

02:37
骨质疏松吃什么好
骨质疏松可以在食补、补钙及药物这几方面进行改善,少吃或不吃含糖和含盐量较高的食物。骨质疏松的患者应补充骨骼所需要的营养剂,补钙是最好的。可以喝牛奶,饮食中多吃用豆制品、鱼类、蛋类、虾皮、绿叶蔬菜、坚果类以及禽蛋类等富含钙元素的食物。必要时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也可以用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等药物,促进钙质的吸收。骨质疏松治疗,一般需要长期治疗、规范治疗、间断性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往往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要注意身体的锻炼。
02:52
骨质疏松的原因
骨质疏松有生理性的因素,还有疾病,使用药物,家族遗传,生活习惯也会导致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一般分成两类,一类为原发性的骨质疏松,一类为继发的骨质疏松。原发性骨质疏松是随着年龄增加自然出现的骨矿含量下降,骨强度下降的一种疾病。继发性骨质疏松有很多的原因。比如糖尿病,女性的雌激素下降,引发子宫的早衰。还有长期使用激素类的药品,类固醇激素,也会导致骨质疏松。还有家族遗传的骨质疏松。最后比如熬夜、喝浓茶、吸烟、喝咖啡等不良的习惯均可过早地出现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什么原因
骨质疏松是一个常见的骨骼疾病,它是因为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易于骨折的一种全身性骨病。骨质疏松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阶段,主要见于绝经后的女性和老年男性。骨质疏松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正常成熟骨的建立是一个骨重建的过程,30岁之前,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在30岁左右要达到一个峰值骨量。30岁到50岁,骨形成和骨破坏在一个动态平衡的范围,50岁以后骨破坏增加。因为一些原因比如年龄或激素水平改变,尤其是女性绝经后雌激素水平降低、运用了一些药物或钙磷的代谢,维生素D水平不足等,这些原因都会使骨流失加快,发生骨质疏松。
语音时长 01:32

2018-09-29

51084次收听

01:41
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症一样吗
骨质疏松和骨软化症不一样。骨质疏松主要是以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容易骨折导致一种代谢性的疾病。骨软化症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它是一个成人低龄性的佝偻病。它的原理主要是对磷的吸收减少,尿磷排泄增加,导致骨骼的钙吸收异常。在人体的生长发育当中,骨骼产生变形、骨质断裂等情况。
骨密度高了低了都不好
近来,一则消息掀起了轩然大波——骨密度还能预测乳腺癌的风险。这是发表在9月1日美国癌症学会期刊《癌症》上的一项最新研究得出的结论。